【践行乡村振兴 讲述人才故事】李陈:以花为笔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

文章由合肥市花卉苗木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安徽美迪生态转载自【郎溪先锋
图片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图片
 
 

  在郎溪的青山绿水间,4500亩“美迪花世界”如彩虹铺展,年产值超亿元的花卉产业带动34个村庄蝶变,500余户农民在家门口吃上“生态饭”。这背后,是退伍军人、共产党员李陈扎根乡土18年的坚守。从都市企业家到乡村振兴“领头雁”,他将军人血性化为发展智慧,让“美丽经济”绽放出共富芬芳。

 
 
 
初心如磐:褪戎装不改本色 衔使命再踏征程
图片
 
 
 
图片
 

  2002年,22岁的李陈脱下军装,却始终牢记“为人民服务”的誓言。在合肥创办园林公司成功后,他每次返乡见到撂荒的土地和外出务工的乡亲,心中总泛起波澜:“部队教我敢打硬仗,家乡振兴就是我的新战场!”

  2018年,他顶着压力将企业迁回郎溪,投资2亿元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。面对质疑,他立下军令状:“三年内要让乡亲们种花比打工赚得多!”如今,园区引进智能温控、水肥一体化技术,培育200余种特色花卉,成为长三角花卉供应链重要基地,兑现了“一朵花富一方人”的承诺。

 
 
创新突围:四轮驱产业活水 双手绘沃野金山
 
图片
  技术赋能强根基。“过去种粮看天,现在种花靠技术!”涛城镇熊介林在基地学会栀子花种植技术,年收入从不足万元增至6万元。李陈组建20人技术团队,累计开展培训80余场,将220名农民培养成“土专家”,让科技真正扎根田间。
  联农带农闯市场。创新“五联模式”,构建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利益共同体。2022年起公司探索发展庭院经济,利用村民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进行生产,由公司统一提供种苗、技术支持以及产后统一销售的模式进行合作。“房前屋后都能变成‘聚宝盆’!”
  三产融合添活力。春日郁金香花海、夏季绣球艺术节、秋季菊花展、年宵花市……李陈打造“四季有景”农旅IP,4届花卉展吸引游客36.5万人次,带动周边民宿、餐饮增收超2000万元。花卉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“美丽经济”和“朝阳产业”。
  党建铸魂聚合力。“党员就要冲在乡村振兴一线!”这是李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,在他的带领下,企业成立党支部,创新"支部建在产业链上"模式,将组织生活开到育苗大棚、加工车间,让党旗始终飘扬在农业生产最前沿。同时,通过设立“党员示范田”,组织农民党员带头学技术、拓销路,真正实现"支部引路、党员带路、产业铺路"的乡村振兴新格局。
 
 
情怀担当:以繁花织就锦路 携乡亲同赴康庄
 
图片
 
 

  走进涛城中心小学,崭新的空调送来清凉,孩子们在捐赠仪式上为李陈系上红领巾:“谢谢李叔叔,我们现在上课再也不怕热了!”多年来,他始终坚持不忘初心、惠泽乡邻,积极开展各项公益事业,惠及孤寡老人、困难学子超千人。“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的马拉松,而是一群人的接力赛。”2020年李陈牵头成立郎溪县花木产业协会,团结带领广大会员以市场为依托,以科技、信息、销售为纽带,逐步建立利益均享,风险共担的共同体,在保护和合理利用花木资源,繁荣壮大郎溪县花木事业的同时积极开拓省内外市场,带领更多的人通过花卉生产,苗木种植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。

 
 
  从退役军人到乡村振兴领军者,李陈用二十年诠释了“让土地生金、让乡亲幸福”的初心。他的故事证明:乡土人才既是产业振兴的引擎,更是乡村文明的火种。这种“人才沉下去、乡村活起来”的实践,正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。

 

 
 
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
图片
 

 

首页    最新动态    【践行乡村振兴 讲述人才故事】李陈:以花为笔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